引述蔡小明運動摩人寫的文章其中幾段話:
4月4日在澄清湖球場的象熊之戰...(當天的進場看球有5756人)
...「飛身肘擊裁判」...(隔天增加到7447人是本季新高)
...但大家可能不曉得,4/4當天除了緯來轉播球賽之外,
現場只有一家平面媒體是到「高雄(現場)報導」,
其他同業都是「綜合報導」(看電視轉播寫報導),
這位唯一的文字記者半開玩笑的告訴我:
「這幾天我都是獨家」…,
或許您會問:「其他媒體的記者呢?」,
4/5各報的體育版可以解答大家的疑問,
原來記者都跑到美國進行王建民的「貼身採訪」,
所以幾乎每一家(4/5)都報導「阿民練滑球不順手」的消息…。
中華職棒本季第一場象熊之戰的新聞價值,
完全比不上王建民的「例行練投」。...
自從8搶3奧運資格熱力賽到MLB春訓熱身賽前
和MLB例行賽開打後
有在關心中華職棒相關新聞的人
應該會發現
疑?今天不是有比嗎?
怎沒有看到相關的新聞?
如果還有在注意高中聯賽的人
更會覺得
人家日本高中甲子園野球試合
怎麼這麼多人在支持
就商業觀點來看
"商譽"這種事是很弔詭的
商品(或企業)的形象確實能影響人對其的消費行為
大師兄為何會暴衝
為何當天該場共有4人被逐出場外
這當中的是非
個人不在現場目睹無法評論
但看到新聞媒體的態度及做法
很不能認同
"英"俊的畫面好看
說實在也做的無"水"
"總之是馬扁啦"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